“想牵对象的手,却怕汗液浸湿对方掌心……”
这不是矫情!手足多汗症患者的生活,就像随身背着“隐形水龙头”——写字打湿试卷、握器械手滑摔跤、脱鞋异味社死…这些尴尬瞬间背后,是交感神经在作怪。
汗如雨下有多可怕?这些场景扎心了
1. 职场尴尬:握手时对方眉头紧皱,湿冷的掌心毁掉第一印象。
2. 恋爱困扰:约会不敢穿凉鞋,脚汗泡出“酸菜味”
3. 学习烦恼:考试时汗水浸透答题卡,导致字迹晕染模糊。
4. 运动尴尬:健身时,握着器械的手总打滑,还在器材上留下明显汗渍,旁边人频频侧目。
5. 生活不便:指纹锁永远识别失败,家门口罚站擦汗;运动后鞋袜都能湿透,并且一股汗臭味。
什么是手足多汗症?
手脚多汗,又称“手脚多汗症”或者“手足多汗症”。汗腺的分泌是经由交感神经所控制的,交感神经过度紧张、兴奋、压力大或神经损伤、异常等会造成手足多汗症。它也可能是一些疾病导致的,比如内分泌疾病,甲亢、代谢增多,出汗也会增多。
根据手脚心出汗程度的不同,手足多汗症又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
轻度:手掌经常是湿的,但是没有明显的汗珠;
中度:手掌出汗时可湿透一只手帕;
重度:手掌出汗时呈滴珠状,可从手掌流下。
谁容易患手足多汗症?
1.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手足多汗症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果家族中有亲属患有手足多汗症,那么其直系亲属发病的风险会显著增加。
2.青少年及年轻人:发病年龄多在10-30岁之间。与青春期身体发育迅速、内分泌变化较大,以及交感神经功能相对不稳定有关。
3.情绪易波动人群: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焦虑、压力大的状态下,或者情绪容易激动的人,交感神经会处于兴奋状态,容易引发手足多汗。比如面临考试、工作压力大、社交场合紧张等情况时,症状可能会更加明显。
4.肥胖人群:肥胖者身体代谢率较高,为了维持正常体温,身体会通过出汗来散热,这可能导致手足部位出汗也相对较多,增加患手足多汗症的几率。
5.女性:女性在某些特殊时期,如生理期、孕期等,体内激素水平会发生变化,这可能影响交感神经功能,进而使手足多汗症的症状加重。而且在更年期,由于内分泌系统的改变,也容易出现手足多汗的情况。
有哪些治疗方法?
分为手术和非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包括:
1.口服药物
主要为胆碱能受体阻滞剂,可以抑制汗腺分泌,适合有全身性多汗症状的患者。缺点是副作用多,可能出现口干舌燥、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
2.外用止汗剂
用于皮肤表面,减少出汗了,起到了缓解控制的作用。但长期使用止汗剂可能会让手掌起皮疹、瘙痒甚至疼痛,还会影响皮肤代谢物排出,应该说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3.注射肉毒碱
虽对手汗症有明显效果,但有时效性,一般一次注射可维持1~3个月。
4.物理电离治疗
通过电流刺激局部达到减少出汗效果。
手术治疗
如果手汗症严重到影响生活,可能就需要手术治疗。目前,临床上关于手汗症的外科治疗达成共识的方式是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
该手术采用5毫米超细胸腔镜,在腋下皮肤皱褶处或乳晕处开一个0.5cm的小切口,将胸段的交感神经链切断即可。
最后提醒: 如果您的手足多汗症症状较轻,不必过度担忧,随着年龄增长,部分患者的症状会因交感神经兴奋性自然降低而逐渐缓解。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随身携带便携式止汗湿巾、柔软纸巾,随时擦拭汗水;选择透气性好的棉质鞋袜,勤换洗衣物。在桌面放置吸汗垫,避免汗水浸湿书本、键盘。此外,适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良好的心态都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汗液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