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 我骨折手术植入的钢板,到底要不要取出来?多久才可以取呢?”骨折手术后,很多患者会面临一个问题:体内的钢板、螺钉等内固定物,到底要不要取出来?
内固定物有很多种类,包括:各种规格型号的的钛质接骨板、钛质螺钉、髓内钉、人工关节、钢针(克氏针)、锚钉等。有人认为“异物”留在体内不安全,也有人觉得取出来太麻烦。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解答这个问题。
一、内固定物一定要取出吗?
不一定。现在内固定物多为钛合金材料,生物相容性良好,是可以终身携带的,无需取出。
必须取出的情况:
1.青少年或儿童:儿童年龄太小,骨骼正在发育,内固定物可能会影响骨的发育和形态。
2.皮下组织薄弱部位(如肘关节、锁骨、踝关节等):钢板/螺钉可能会顶到皮肤导致疼痛或活动受限。
3.异物排斥反应:身体出现明显的异物排斥反应,如皮肤红肿、切口愈合困难,反复破溃等情况时。
4.内固定失败:如果出现了断板、严重感染或移位时。
5.特殊部位固定:如踝关节的下胫腓联合螺钉,需在负重前取出;脊柱骨折手术如果没有做融合,脊柱节段间会有反复微动,长期会出现疲劳性断裂。
6.心理因素:虽然身体没有任何不舒服,但时刻处在担心和焦虑,影响生活者。
不建议取出的情况:
1.老年人:尤其是65岁以上,本身有基础疾病,手术风险可能较大。
2.复杂部位:如肱骨干、桡骨干、肘前侧、骨盆等部位,紧邻血管神经,解剖复杂,取出风险高。
3.放置超过3~5年:钢板基本被骨痂牢固包裹,取出困难。
4.特殊内固定物:如Herbert螺钉、锚钉、可吸收的材料等,取出难度大或可自行吸收。
5.前臂干部骨折的钢板固定:取出后可能增加再骨折风险。
什么情况下可取可不取?
只要内固定没有特殊不适,也不属于前面提到情况,就可取可不取。尤其是肌肉丰富的部位,如股骨、桡骨远端等部位,可以对内固定形成良好的保护,这时候就可取可不取了。
二、什么时候取出合适?
一般建议在术后1年左右,需要医生根据影像检查评估,若骨折愈合情况良好,就可以取出了。
取出时间不能过早,过早骨折还没痊愈,取出后容易再骨折。也不能太晚(超过3~5年),这时的钢板可能被骨痂包裹,增加取出难度。
内固定物取出以后,仍需进行康复锻炼,术后2~4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定期复查影像学检查,直到确认完全愈合。
三、为什么建议在原手术医院取出?
不同医院的内固定工具可能存在差异,大多建议还是回原来的医院去取。就像手机充电器不匹配,就无法充电一样。随着万能取出工具包的出现,部分患者也可以就近到医疗机构取出。
最后,来划个重点:
内固定材质比较安全,耐腐蚀、相容性好,多数人长期携带无影响,需要注意的是避免过度使用伤肢,防止钢板疲劳断裂。术后康复和定期复查都至关重要,切勿忽视。如出现疼痛、感染或不适,请及时就医。